转自www.hngks.com河南省工程勘察设计信息网
近期,“新基建”引发热议,也成为央企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作为在电力工程、基础设施和水生态与环境领域具有完整产业链体系的中国电建,牢牢扛起央企责任,搭上“新基建”的快车,助力国家新产业和新经济发展。
区别于铁路、公路、机场、桥梁等传统基础设施,“新基建”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等“硬核”科技。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加速推进成为必然。中国电建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国资委的工作要求,发挥产业链优势,扎实推进特高压电网、轨道交通、5G建设、水生态与环境等领域的一系列项目建设。在科技创新上发力“新基建”,提高精细化运营和精益化管理水平,做好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相融合的远期布局,实现创新与转型升级互相促进,相伴而行。由电建湖北工程公司参与设计的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输电工程。去年9月份正式投产后,使我国大范围跨区域配置能源的能力大幅提升,为“疆电外送”拓展了远在3000公里之外的华东市场。今年2月,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起于陕西省榆林市陕北换流站工程全面开工。建成后将陕北能源基地直供湖北负荷中心,使武汉及周边地区用上环保绿色的清洁能源。在积极参与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的同时,华中院设计的5G电力通信网络,也首次“亮相”特高压换流站的检修中。在±800千伏中州换流站,360度全景摄像机实现了检修作业的5G实时监控,确保了检修过程安全高效。 在智能电网领域,4月9日,由电建河南工程公司承建的河南省首套、国内容量最大调相机工程——500千伏邵陵变扩建调相机工程两台机组正式移交生产运营,使河南特高压电网有了“稳压器” 和“压舱石”。这是目前国内唯一加装于500千伏变电站接入500千伏电网的调相机组,多项技术领先国际水平。该工程还配备了目前输配电架空线路清障的高科技设备——“激光炮”,从发现目标到清除不到十分钟。无独有偶,华中院设计的三亚、三沙智能配电房项目投产后,为海南省首次将“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应用于传统配电房运维当中。只需动一下手指就能完成对电房的全过程巡检工作,实现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智能运维,可节省运维费用达数百万元。在轨道交通建设领域,中国电建在深圳、西安、武汉、福州、成都等地承建的一系列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齐头并进,捷报接连不断。4月28日上午,承建的深圳地铁12号线首个盾构区间实现左右双线贯通目标。建成后将有效提升前海(蛇口)自贸区、空港新城地区城市发展品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在航空港建设领域,水电十一局承建的郑州航空港项目梅河干流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通过水体净化、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等措施,倾力打造集净化水体、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治理工程,全面改善了水环境面貌,极大提升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互联网+BIM”先进技术,在中开高速公路项目中得到了应用。该工程是大湾区及联通粤西横向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者融合建设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可视化、大数据、云服务等多领域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了一套全面满足多角色一体化管理以及多业务在线处理的综合管理平台,对节约建设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缩短工期以及降低安全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水电七局在成都金堂工业园区的基地是西南最大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得益于MES系统,工作人员只需在操控室点击电脑屏幕,就可实时掌控产品从生产、检验到堆存、发运全生命周期过程。远在100公里外的客户也能通过APP上随时查看生产进度,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动态分析处理,制造过程“透明化”。水利水电作为中国电建的“老本行”,有着领先世界的专业优势。近日,电建市政公司中标雄安新区白沟引河右堤防洪治理工程(二标段)施工项目。该项目规划以2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建设,与其他堤段一起形成环起步区的防洪圈,保障新区内部安全,塑造滨水活力岸线,提升周边乃至白沟引河、白洋淀的生态效益。在水生态与环境领域,中国电建承担了深圳茅洲河流域治理等多项工程。按照“流域统筹、系统治理”的治水思路,总结提出我国水环境治理“六大技术系统”,并首次形成了适合我国水环境治理的技术体系,将深圳茅洲河流域治理工程打造成为水环境治理的精品样板示范工程。四川乐山夹江青衣水厂,是水电七局从投资到建设、再到运营,全产业链打造的智慧水务工程。运用“互联网+”技术,做到取水、制水、加压送水全部自动化控制。从智能制水到智能维护,节能降耗,实现夹江县县城及周边8个乡镇供水“一张网”,惠及当地17.5万群众。在能源互联网领域,江西电建公司为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低成本高效益的智慧能源服务,定制了一揽子能源解决方案。建设包括光伏发电、智能微网等系统的能源互联网一体化标准厂房,将项目打造成全国领先的能源互联网示范园区。